异体输血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 红细胞压积凝血因子影响及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倩[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检验病理科,新乡453000

出  处:《山西医药杂志》2025年第5期372-376,共5页Shanx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 探究异体输血治疗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因子影响及再出血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80例/组。输血组根据治疗后再出血情况分为再出血组(20例)和未出血组(6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HCT水平;采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单因素分析异体输血治疗后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临床特征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异体输血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输血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未输血组,住院治疗时间低于未输血组(均P<0.05);治疗后,2组HB、HCT水平均升高,且与未输血组相比,输血组HB、HCT水平均更高(均P<0.05);治疗后,2组PT、APTT和TT水平均降低,FIB水平均升高,且相较于未输血组,输血组PT、APTT和TT水平均更低,FIB水平更高(均P<0.05);再出血组感染和72 h未止血占比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染、72 h未止血、未合理输血和住院治疗时间≥7 d是异体输血治疗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异体输血治疗可有效提升消化道出血患者的HB、HCT水平,补充凝血因子,改善患者的贫血和凝血状况。但输血后感染、72 h内止血不稳定及住院治疗时间过长易导致再出血的发生,临床应加以防控。

关 键 词:异体输血 消化道出血 血红蛋白 凝血因子 再出血 危险因素 

分 类 号:R7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