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安燕[1]
出 处:《学术界》2025年第3期115-125,共11页Academ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及创新发展研究”(23ZD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到“左联”时期,“经济—阶级—艺术”的一元论封闭结构及其衍生出的一系列决定论原则,使文艺创作与批评陷入简单与粗暴。郑伯奇的文艺、电影批评体现出对诸种决定论思想的克服。一方面,他坚持“现实的自我”,将社会、时代、政治当作艺术的“构成”因素;反对概念化观念化,怀抱强烈的历史意识,在“唯物”上体现出广阔的现实深度。另一方面,对艺术本体、偶然与必然、内容与形式、旧与新等文艺核心范畴进行辩证思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化、教条化等决定论倾向的克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3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