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大模型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审视及治理方略  

作  者:蒋红艳 孙迎光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  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5年第6期66-69,共4页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的总体性研究”(项目编号18BKS1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加权网络划分的大规模逻辑网络模块化控制”(项目编号624032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大模型技术实现从单一纯文本向多模态的跨模态转换。定焦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多模态大模型正掀起一场基于数字技术的教育生态变革。但是,技术赋能同时也伴生主体、制度与技术多重伦理风险,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建构与德育观生成。鉴于此,通过建构“主体—制度—技术”治理框架,创建多主体互动模式实现“师—机—生”协同育人,制定相应伦理规约框定大模型发展边界“,以技制技”规训大模型从“赋魅”走向“祛魅”。

关 键 词:多模态大模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生成式人工智能 科技伦理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