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回顾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犇龙 

机构地区:[1]中国抗癌协会整合乳腺癌委员会 [2]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3]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整合防筛专业委员会 [4]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5]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6]中关村微创联盟乳腺专业委员会 [7]复旦大学医学科普青年联盟

出  处:《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24年第6期384-384,共1页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内容简介】在本次讲座中,杨犇龙教授根据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创新性以及与当前临床热点的相关性,从PubMed数据库和国际乳腺癌学术大会报告中筛选出2023年9月至2024年12月国内主要研究团队开展的32项乳腺癌相关临床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HER-2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TNBC)及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HR+/HER-2-)乳腺癌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对于TNBC,多药联合治疗、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靶向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及根据分子亚型优化治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展现了潜在的临床获益。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多采用吡咯替尼、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多西他赛及卡培他滨等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对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研究热点集中于抗体药物偶联物SHR-A1811、双靶治疗及药物联合的新辅助治疗策略。针对HR+/HER-2-乳腺癌,研究显示戈沙托珠单克隆抗体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的内分泌治疗可改善转移性患者的生存获益,且安全性良好。此外,在影像学与人工智能辅助治疗领域,建立MRI影像组学模型或结合高分辨率光学成像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手段,可实现乳腺癌的精准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术前免疫治疗联合微波消融术与电灸疗法结合三联止吐药物,可显著改善化疗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国的乳腺癌临床研究在新辅助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影像学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依据,并推动了乳腺癌精准医疗的发展。

关 键 词:新辅助治疗 光学成像技术 激素受体阳性 精准医疗 微波消融术 止吐药物 联合化疗 灸疗法 

分 类 号:R7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