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机构的角度理解学人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作  者:冷川[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00005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2期238-245,共8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研究(编号:24BZW12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当前的学人研究中,我们关注较多的是研究对象本身,他们的经历、思路和学术影响,但对他们所在的机构却关注较少。共和国的学术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官方的、有组织的学术,和意识形态建设高度同步。平台的不同——更具体地说就是“系统”和“单位”——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者的视野、自我定位和现实影响力。当前有的研究者特别关注大学和大师,这里面有民国时期学术传统的影响,可能他们也在有意无意地梳理这条传承脉络,并从中确立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但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我们会注意到,大学的影响力在减弱;另外两种力量崛起:就文学批评来说,作协系统主导并参与了大多数的文艺论争和批判。陈徒手的研究之所以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充分利用了作协系统的档案资料,呈现出共和国文艺运动的复杂性。

关 键 词:院系调整 学术机构 文艺运动 文艺论争 档案资料 文学批评 自我定位 意识形态建设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