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制釉在地性融入现代陶瓷釉料教学的启示——以临安天目窑为例  

作  者:章静卉 

机构地区:[1]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

出  处:《艺术教育》2025年第4期34-37,共4页Art Education

基  金: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临安天目窑护胎釉数据采集与制备工艺的数字化拓展研究”。

摘  要:随着科技与物流的快速发展,当代陶瓷釉料课程的实操教学日趋便捷。在标准化教学体系下,所使用的原材料与设备逐渐趋同,课程内容往往偏重通识性原理与基础配方实验教学。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教学成果的稳定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却弱化了釉料的地域文化特征一一尤其是地方窑口工艺的独特性。本文通过系统追溯古法制釉的历史脉络,解析其独特工艺逻辑,并以临安天目窑为研究样本,开展天然原矿与草木灰釉料的对比实验,从微观层面分析原料配方的在地性差异对釉色呈色效果的影响。

关 键 词:陶瓷釉料 窑口 标准化教学 原料配方 技术水平 实操教学 呈色效果 基础配方 

分 类 号:TQ1[化学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