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恬骅
机构地区:[1]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 处:《文艺论坛》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计算机艺术历史生成问题的人类学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1CA16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机械化方式生成诗歌文本的尝试可以上溯到17世纪。此后三个多世纪中,想象的和实际建造的诗歌机器以不同方式呼应了所处时代和地域对于诗歌的认识和期待。其中将诗歌视为排列组合的游戏是一种曾在长时段内流行的观点,在20世纪中叶,这一观点随着先锋派繁多的诗歌实验而得到了专门的理论化。通过机械生成具有诗歌形式的文本,成为这一时期诗人和技术专家的共同追求。在此图景下,理论家、诗人恩岑斯贝格尔却以其别具一格的“诗歌自动机”构想反转了先锋派的“实验”,其围绕计算机等新媒体而提出的理论,蕴含了以诗歌机器本身的制造为主要考虑的一种广义上的诗学。这为今天考察“语言大模型”的自动文本生成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