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汐
机构地区:[1]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品位·经典》2025年第1期8-11,共4页
摘 要: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哲学全书》中,都完成了一次绝对精神的历程。《精神现象学》本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论要引导人接受《逻辑学》的“无预设思维”,但由于不理解整个体系同样无法理解《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作为哲学导论并不成功。马克思把《精神现象学》作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体现了他的唯物史观与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差异。《精神现象学》与《哲学全书》互为认识与存在上的根据,而绝对知识、绝对理念、绝对精神三者的同一性是黑格尔哲学认识论、逻辑学与本体论三合一特点的体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