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8期21-26,共6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五育融合机制构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AHSKY2021D38)的研究成果。
摘 要: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隐形加班”现象愈发凸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从时间社会学视角加以审视,此现象背后深藏着循环时间加速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节奏快、制度时间扩张造成中小学教师私人与工作时间边界模糊、互动时间频繁使得中小学教师时间分配失衡以及自我时间的缺失引起中小学教师时间体验感不佳四个方面的时间困境。而时间商品化、时间权力化、时间道德化、社会加速化是衍生中小学教师“隐形加班”现象的主要原因。其治理路径在于:优化循环时间,构建适人工作节奏;重塑制度时间,明确中小学教师职责边界;统筹互动时间,优化家校协作;管理自我时间,追寻生命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5.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