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君浩:智能化时代,我们何以“不被取代”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梓霖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教育家》2025年第10期23-25,共3页Educator

摘  要: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现场演示“隐身术”引发全网热议,这是他科普工作的首次大范围“出圈”。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他还是一名中学教师时,就开始向期刊投稿,进行科普传播。无论是科普、科研还是教学,他总是尤为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2016年,想倒逼自己学点新东西的褚君浩在大学里开了一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课程。此后这些年里,他持续关注着智能化时代的技术态势,也有着关于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的思考。具有科学精神的人,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教育家》:在智能化时代,该如何理解您所强调的“科学精神”?褚君浩:科学精神是一种在实践和思维中逐渐形成的精神追求,我认为主要包括求实、创新、怀疑和宽容四个方面。求实精神要求我们尊重事实与规律,创新精神强调突破惯性思维,怀疑精神推动我们追问“为什么不是那样”,宽容精神指的是对不同观点的包容与验证。

关 键 词:全国科学大会 中学教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普传播 宽容精神 人工智能 期刊投稿 科普工作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