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寅恪对“格义”的理解  

On Chen Yinke's Understanding of “Ge Y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天助 ZHU Tianzhu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5年第1期91-102,共12页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基  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22年度共建课题“陈寅恪‘合本子注’研究”(2022GZGJ256)。

摘  要:陈寅恪以为“格义”与“合本子注”只是形式相似,实则性质迥异。“格义”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格义是比配概念;而广义格义则是主动援引近似思想以互相阐释,且思想互诠先于概念比附。陈寅恪认为格义起源于西晋而非汉代,只是讲经法而非译经法,因为译经多基于词义相近或相关,而非比配学说。陈寅恪言狭义格义亡于鸠摩罗什译经,但广义格义却兴盛后世,是儒释道三教自创新说,丰富自身思想体系的重要方法。

关 键 词:“合本子注” 译经法 毗昙学 三教融合 

分 类 号:B948[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