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四史”教学与思政课建设互融共促的问题表征与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玉芳 吕秀侠[1] 

机构地区:[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出  处:《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5年第3期82-88,共7页

基  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22CSZJ12);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2024SZB35);青岛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G202303);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20AJY123)。

摘  要:高校“四史”课和思政课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内容互补、教学方法互鉴、教学资源共享,是合力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二者互融共促存在诸如课程建设重覆盖轻内涵、教学供给重形式轻内容、实践教学重数量轻质量、考核评价重单一轻多元、师资队伍重增量轻存量等现实问题。当前,有效推动二者的互融共促,要从重视关键课程高定位,担当“大使命”;体系化课程教学内容,打造“大平台”;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性,用好“大课堂”;完善科学性考核体系,形成“大评价”;锻造高质量教师队伍,建好“大师资”等方面探寻实践进路。

关 键 词:“四史”教学 思政课建设 问题表征 实践进路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