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战争与文艺创作: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视觉生产与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明慧 

机构地区:[1]华侨大学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

出  处:《世界美术》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World Art

基  金: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参照俄国圣愚文化理解的异常人口与他者研究”(23SKBS025)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20世纪刚揭开序幕,俄国的文艺创作者便投身时代的号召,以诗歌、文字及图像回应革命吹响的进行曲。创作者失望于帝俄政府僵化的官僚体制,企图将渴求改变的期待诉诸行动;他们不仅对传统的美学形式提出质疑,也不吝展现对新式艺术的向往。节日游行装饰与宣传海报是彼时公共空间中最常见的两种艺术形式。这些隐含高度政治性的创作是初掌政权的苏维埃积极运作的一项视觉生产。当苏共逐渐巩固政权并走向新阶段的治理模式,文艺创作遵照党国的最高指导原则,化身为官方的宣传利器,在街头巷尾卖力号召。本文以马雅可夫斯基创立并参与的“罗斯塔之窗”为例,体察其关注的焦点,琢磨其作品的特色,同时思考在变动的局势中,创作者如何体现其对政治生态和生活空间骤变的敏感与适应,并力求在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技术与思维。

关 键 词:十月革命 节日游行 宣传海报 马雅可夫斯基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