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硕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2]中共济南市长清区委党校
出 处:《当代儒学》2024年第2期47-72,共26页
摘 要:梁漱溟“乡村建设”是约一个世纪之前的事,而“中国式现代化”是近年来兴起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忽视了梁氏“乡村治理”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尝试,同样被忽视的还有梁漱溟其实可视作现代儒商精神的代表。李泽厚“西体中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虽表述有不妥之处,但其敏锐地意识到:在一个具有千百年小农经济封建专制传统的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事物很可能会被封建残余裹挟、同化。张祥龙的问题意识同样敏锐,但他担忧的方向相反,他意识到儒家在近现代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原生态”的传统社会被现代化冲击了,因此他想建立文化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尽量复原传统社会。以“儒商”视角观之:李泽厚担心“儒”会制约“商”,而张祥龙认为“儒”才是弱势方;以“中国式现代化”观之:李泽厚以“现代化”为“体”,为了实现“体”,可以取舍“中国式”这个“用”,而张祥龙意识到了“现代化”的附带弊病,希望以“中国式”的方法纠治。
关 键 词:儒商 中国式现代化 梁漱溟“乡村建设” 李泽厚“西体中用” 张祥龙“儒家文化保护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