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的面目——《儒林外史》解读之四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文新[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

出  处:《名作欣赏(上旬)》2025年第4期56-58,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处士”“山人”均为隐士的别称。既为隐士,就该淡泊名利、深藏不出,然而有人自称隐士,却是为了提高身价,以便“相与”达官贵人。《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存目七赵宦光《牒草》条载:有明中叶以后,山人墨客,标榜成风。稍能书画诗文者,下则厕食客之班,上则饰隐居之号,借士大夫以为利,士大夫亦借以为名。这说法一点不假,晚明万历年间的名人陈继儒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书法家兼文学家。年未三十,即“取儒衣冠焚弃之”(《明史》),自号山人,居小昆山,名重一时。他同时代的曹臣,编过一部《世说新语》式的《舌华录》,其中与陈继儒直接相关的便有二十余则,集中渲染了陈继儒的隐士品格。

关 键 词:儒林外史 陈继儒 书画诗文 士大夫 

分 类 号:I207.41[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