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玉平[1,2,3,4]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 [2]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3]中山大学期刊管理中心 [4]《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 处:《名作欣赏(上旬)》2025年第4期59-62,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洛阳这个地方很神奇,古人特别是唐宋两个朝代的文人都爱到那个地方去,哪怕做个小官也行,有时一次申请不成,就两次三次申请,这说明洛阳对文人确实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地域的特殊魅力是怎么形成的?我觉得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问题。唐代的首都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但无论是帝王还是文人,去洛阳是一种常态;宋代的首都是汴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离洛阳更近,文人去洛阳的频率也就更高。我今天的话题就从洛阳说起。开成元年(836),刘禹锡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来到洛阳,刘禹锡是洛阳本地人,所以他等于是回家了。第二年五月,牛僧孺罢淮南节度使,判东都尚书省事、东都留守,从扬州来到洛阳。而白居易在此前好多年就基本定居在洛阳,从此开启了刘禹锡、白居易与牛僧孺的锵锵三人行。所谓诗酒园林之游,核心当然是诗歌。三人之中,刘禹锡与白居易彼此唱和诗现存最多,我用的是“现存”两个字,因为现存牛僧孺的诗歌只有四首,但只要看看刘禹锡与白居易写给牛僧孺的诗歌题目,就知道牛僧孺的诗歌创作数量其实是很可观的,可惜大多没有保存下来。就是在这四首诗中,却有三首与刘禹锡有关。大浪淘沙,留下的居然主要是刘禹锡与牛僧孺的唱和诗,他们两人的关系,当然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