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进喜[1] 李雁[2,6] 庞博[8] 李志红[3] 丁一谔[9] 王岩 赵勇[4] 贾海忠 刘宁[5] 陈晔欣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1007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育处,100700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脾胃病科,100700 [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100700 [5]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二区,100700 [6]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实践教育中心(模拟医院) [7]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8]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 [9]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10]北京华夏师悦中医研究院 [11]北京慈方中医馆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5年第3期483-487,共5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摘 要:秦伯未先生师从丁甘仁、曹颖甫、谢利恒等沪上名医,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与临床实践,业医50余载,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方面均有很深造诣。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曾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组组长、全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委员等。先生著书立说,对中医学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大量研究,其倡导的辨证论治等观念及其所撰写的《谦斋医学讲稿》等著作影响深远。同时,先生积极投身到北京中医学院的规划筹建及其他社会事务中,为中医教育的学院化、正规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其参与的“五老上书”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史上的标志事件。学习秦伯未先生为学、为医、为人的崇高风范,有利于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