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央金拉姆 Yangjinlamu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43-150,共8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人观”(personhood)作为人类学研究的经典主题,受到西方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独立个体与可分之人这对概念展开的考察与分析,经历了长期、深入的讨论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梳理这些研究的学理脉络,不仅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能进一步揭示“个体—可分之人”的解释框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反思过往研究的局限,可以发现,象征独立、自主的个体人观与附着于关系、集体的可分人观并不直接反映出西方与非西方社会的二元对立,两种看似截然区分的人观实际上交织、共存于广泛的人类社会之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