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22期125-127,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目的:对虚拟人物形象塑造的探讨,是现代游戏、影视创作的重要议题,能为世界游戏、影视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方法:文章以《黑神话:悟空》和《阿凡达》为例,通过历史背景差异溯源、审美差异剖析,探讨虚拟人物塑造模式的差异,并从现代转化差异、观众审美距离差异层面,探讨虚拟人物受众心理模式差异。结果:《黑神话:悟空》基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具有反抗精神、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寓意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引发受众共鸣。西方影视作品则更注重写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生活的精确描绘和视觉冲击力。《阿凡达》展现了欧美科幻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纳美人的形象设计融合了原始部落文化与现代科技,反映了西方对生态平衡和科技幻想的追求。同时,其通过CG技术和3D效果,创造了令人震撼的视觉体验。游戏与电影在审美距离上的差异也影响了受众的情感体验,游戏通过互动性增强代入感,而电影则通过单向叙事保持适度的情感参与。结论:虚拟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体现了文化差异,也是跨文化交流的契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未来游戏、影视创作应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推动全球文化繁荣与共融。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虚拟人物塑造模式,可以使游戏、影视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创新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