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珍 Li Zhen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哲学研究》2025年第3期132-144,共13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及其实践的哲学研究”(编号21&ZD06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多元物理主义框架下的心理因果性问题研究”(编号21FZXB06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意识科学发生了从生物学到信息论的转向。近年来,一些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纷纷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将意识锚定在信息上,泛心论、中立一元论逐渐成为物理主义、功能主义的替代方案。导致这种转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物学方法被认为无法应对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解释鸿沟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两种代表性理论(神经生物学和整合信息论)及其形而上学基础的考察表明,信息论同样会面临解释鸿沟困境,这是意识研究共同的难题。就目前而言,我们应保持方法论的开放性,既允许信息论在算法层面重构意识问题,也重视生物学路径在揭示意识物质基础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