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勇[1] Liu Yong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当代文坛》2025年第3期4-16,共13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DA28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的历史谱系与体系建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4JZDZ046。
摘 要:以现代经典作家作品为主要对象,结合现代文学三十年间的文学思潮、文学论争、审美变革与社会变动等重要方面呈现这一时段内文学发展主要面貌的述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现代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还原现代文学本来的面貌和特点、改变这种述史模式成为当下现代文学史建构必须思考的重点问题。从文明互鉴视角重新建构现代文学史框架,要考虑在叙述体例上,保持以现代作家为主体,总体上增强对外国文学、传统文学的论述;在重点作家作品上,对于与外国文学、传统文学关系密切的作家,纳入世界文学经典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关系、现代作家传统文学形式的写作等内容,不能单讲作家现代文学的贡献;在文学史观念上,顾及作家“全人全作”,以“人的文学”为述史原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