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光顺
出 处:《关东学刊》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摘 要:在从古典农耕文明向现代商业文明转型过程中,如何去成为现代人,应当说是构成了中国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的核心主题。从清末士人睁眼看世界,到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再到当代哲学或诗歌关于人的思考,都聚焦于一个对于中国人的现代启蒙训练,也即成为“现代人”的道路的思考。从一个跨学科视域去审视该问题,有助于理解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语境中的中国人与现代人之关系。在对于黄裕生《自由高于自然》与《权利的形而上学》等作品的解读中,将会发现一位学人从文学的感性体验与哲学的理性运思角度去逼近中国人之作为现代人的道路与本质的探索,即中国人离弃乡土进入城市过程中如何摆脱一种自然性生存,以在新的市民生活中重建自我的主体地位,人的自由和权利也即现代人的本质在城市生活中当如何展开与实现,而在其现实维度又呈现出何种缺失,作为现代生活书写者的诗人又如何在道说现代人的分裂中去抵达统一和完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