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明祥 Liu Mingxiang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出 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25年第1期37-54,共18页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摘 要:冒用他人付款二维码取财,比偷换或覆盖他人收款二维码取财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准确定性的难度更大。对此类案件的定性,既有主张定盗窃罪、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的,也有主张依据不同情况分别定盗窃罪、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的。尽管按盗窃罪定罪处罚的观点占绝大多数,但这样定性处理与盗窃罪成立的基本原理不符。相反,只有以诈骗定性才能正确揭示这类犯罪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还须根据被害人的付款二维码账户是否绑定信用卡或银行卡账户,以及转账支付的资金是二维码账户留存的资金还是信用卡账户的资金,分别定为普通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