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伏煦 Fu Xu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学术研究》2025年第4期154-161,共8页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11”培育项目专项课题“从学术著作到文集文类:经、史、子三部之文的‘入集’与文集体制的演进研究”(25CLJJ1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刘咸炘的文学史叙述中,东汉至梁初的经说、史传、子家与告语诸多文类,文质彬彬而不分骈散,呈现出一种理想的风格与体式,并且优于过度重视文采和俪辞的梁季至中唐之文,与过于质朴且骈散分途的中唐以降之文。此论概括为“文章之盛,穷于天监”之说,其说的理论资源远绍六朝初唐的文质论,近承嘉道以来骈散合一之说。在辨析中国传统旧说、章太炎、阮元、西方学说四种不同的文学观念的基础上,刘咸炘提出兼备体性与艺术者为“文”,讲求体性与艺术者为“文学”。虽然直接引自章太炎《国故论衡·论式》“文学之业,穷于天监”,但刘咸炘赋予此说更完整的背景叙述和理论内涵,将“文学”替换为“文章”,亦是其有意识地分开定义“文”与“文学”的结果。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