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洪波[1] 谢睿 Zhou Hongbo;Xie Rui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2]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100088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65-77,共13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法制保障研究”(24ZDA066)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证据不足不起诉实践异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当前部分案件的处理存在不应当起诉而被起诉以及应当起诉而没有起诉两种样态。导致证据不足不起诉实践异化产生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内生性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其中,内生性因素主要指对起诉标准的理解不统一,外部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导致不应当起诉而起诉的因素以及导致应当起诉而没有起诉的因素。首先,导致案件本不应当起诉而起诉的因素主要有六个:一是犯罪嫌疑人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辩护权保障不足,二是检察机关追诉犯罪的特定心理学倾向,三是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的司法流程复杂程度远高于起诉案件,四是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的考量,五是一部分检察官的办案水平还不够高,六是某些案件对社会效果的考量过度。其次,导致案件应当起诉但没有起诉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介入的虚置化,二是审查起诉阶段控方证人的参与效果较差,三是检察机关核心考评指标的影响,四是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审核机制的调整。证据不足不起诉实践异化的归正需要在合理设定和理解起诉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检察机关内部审查机制、秉持检察官客观义务、优化审查起诉阶段证据质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