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史可人 赵兴胜[1] Shi Keren;Zhao Xingsheng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25年第4期98-109,共12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抗日战争志”(16KZD021)。
摘 要:近代以来,“愚公移山”故事开始脱离经典传承常态轨道,成为时人开启民智以救国的话语文本:传播层面,随着传媒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思潮的变迁,该故事以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与传播,实现了突破精英阶层的民间流传。精神内涵层面,近代学人基于科学性重新认知该故事,以现代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观念解读与诠释,推动了其祛神化转型。社会功能层面,自晚清起,愚公故事便活跃于实业救亡派和抗战救国派的政治表达中。在毛泽东的重塑下,它开始具备革命意象以动员民众,成为与民族危亡相关联的政治话语。愚公故事近代传播过程中大众化、祛神化、政治化的特点奠定了其现代化的内涵基因,承担了“启智”与“启志”的双重历史使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迸发出更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成功实现近代转型的经典个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