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74
出 处:《社会科学动态》2025年第4期114-119,共6页
摘 要:抗战时期,党的各类报刊中的标语口号作为战争语境下革命宣传的重要载体,彰显了鲜明的时代性和政治性。研究表明,该类标语口号通过政治动员、社会整合、文化传播与心理调适的实践路径,构建起以政治认同为核心,涵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的复合型国家认同体系。其话语范式呈现出“革命诉求—集体记忆—价值规训”的符号编码特征,在解构殖民话语霸权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治传播的具象化载体,标语口号通过能指与所指的意识形态缝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转化,为当代国家认同建构提供了历史范式参照。梳理抗战时期党报党刊中标语口号的文本内容,分析其话语表达范式,揭示其作为特殊的红色文化符号在社会动员与国家建构中的特殊功能,这既有利于拓展抗战时期红色文化史料研究视角,也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实践指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