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龚育龄[1,2] 王良书[1] 刘绍文[1] 李成[1] 韩用兵[1] 李华[1] 刘波[1] 蔡进功[3]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东华理工学院探测与信息技术系,江西抚州344000 [3]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3年第4期384-391,共8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9043302);胜利油田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摘 要:依据13口井的系统测温数据和700口余井的试油测温数据,以及47块岩样的热导率测试结果,给出了济阳坳陷及外围的13个大地热流实测数据和101个大地热流估算值。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背景,现今热流平均为(65.8±5.牡mw/m’;盆地区热流的横向变化特征与基底埋深相关,基底浅的凸起区和新生代火山岩分布区热流高,而基底埋深大的凹陷区热流相对低;沾化凹陷平均为(67.4±5.3)mW/m^2,高于全区平均值,东营凹陷为(66.0±6.1)mW/m^2、车镇凹陷为(65.1±3.7)mW/m^2,与全区平均值较接近,惠民凹陷为(63.6±5.0)mW/m^2,低于全区平均值。实际上,盆地区的基底埋深和盆内凸起或凹陷分布是由新生代岩石圈拉张过程控制的,火山岩分布也与这期岩石图拉张过程相关。所以,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是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决定的。
关 键 词:济阳坳陷 大地热流 分布特征 热导率 新生代 构造-热事件 油气盆地 油气勘探
分 类 号:P314.2[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618.13[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