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郑德文[1] 张培震[1] 万景林[1] 李传友[1] 曹继秀[2]
机构地区:[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兰州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3年第B04期190-198,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G199804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825104)共同资助
摘 要: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记录了青藏高原隆生过程中的大量构造事件和气候事件。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揭示出临夏盆地记录的2次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分别为约14MaBP和约5.4~8.0MaBP。其中,约14MaBP的快速剥露事件可能反映青藏高原北部由于岩石圈对流减薄而发生的地壳增厚、高原隆升事件;约8.0~5.4MaBP的构造活动可能与高原隆升到相当高度后,由于维持其巨大高度和继续调节南北会聚的需要,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向东向北扩展有关,而控制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活动地块构造格架可能于约8.0~5.4MaBP开始形成。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晚新生代 构造变形 强震活动 临夏盆地 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分 类 号:P546[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