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活动

作品数:263被引量:2438H指数:2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张国民马宏生李丽陈连旺黄圣睦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16年和2022年青海门源强震活动的InSAR形变观测与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
《地质力学学报》2024年第6期965-977,共13页程燕 蒋亚楠 侯中健 曾锐 罗袆沅 
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S0435,2023YFS04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4042)。
30多年来青海省门源县先后经历了3次强震,显现出活跃的地震活动。3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存在显著差异,且震中均位于冷龙岭断层附近。为定量分析门源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利用InSAR技术测量2016年和2022年门源地震引发的地表形变,详细分析了...
关键词:门源地震序列 冷龙岭断层 INSAR 活动特征 库仑应力变化 
基于GPS数据分析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强震活动特征
《地震研究》2024年第3期405-418,共14页李宁 季灵运 蒋锋云 朱良玉 刘传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04061,41904007).
基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大地震序列,运用多弹簧滑块系统理论分析未来各边界断裂发生强震的可能时间;基于1991—2016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均匀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各边界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特征,并以此作为参考背景,...
关键词:巴颜喀拉块体 大地震序列 块体运动 均匀弹性模型 强震活动 
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15000年以来强震活动与现今大地震空区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4年第18期2632-2647,共16页郑文俊 彭慧 刘兴旺 张竹琪 张冬丽 魏拾其 王旭龙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4062,41774049)资助。
在青藏高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共同作用下,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周缘边界带的断裂构造存在明显的运动性质差异,形成了明确的分区分段特征.本文基于探槽古地震记录和历史地震资料,通过多探槽中揭露的多类证据综合限定各断裂带上的强震事件,...
关键词:鄂尔多斯 活动地块 边界带 强震活动 大地震空区 
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活动构造体系控震作用:以1990年以来强震活动为例被引量:5
《地质力学学报》2024年第2期189-205,共17页吴中海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42319,DD20230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项目(U2002211);西藏自治区第1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项目(2022年地震灾害部分)(XZLX-BMC-2022-053)。
青藏高原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强震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深入认识该区的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对于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从陆陆碰撞-挤出活动构造体系角度,对青藏高原自1990年以来的MW≥6.0强震活动及控震构造机...
关键词: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造山 活动构造体系 强震活动 活动断裂 
台湾地区强震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2
《地震学报》2023年第6期996-1010,共15页卢显 刘杰 薛艳 晏锐 姜祥华 李祖宁 邓世广 苑争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4062);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项目(2023010122,223020504)联合资助.
基于定性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台湾地区的主要构造带和强震分布特征。1900年以来台湾地区M_(S)≥7.0地震存在三个活跃时段:第一个活跃时段为1902—1925年,长达近23年;第二个活跃时段为1935—1978年,约43年;第三个活跃时...
关键词:台湾地区 强震活动特征 活动周期 临近预报方法 
青藏高原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华南地震》2023年第4期1-7,共7页陈大庆 叶秀薇 方震 邵叶 钟天任 李晓慧 
2022年度甘肃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西走廊地震危险等级综合判定分析与应用(22YF7FA079)。
青藏高原及内部次级块体的强震活动存在显著的时空丛集特征,20世纪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3次强震活动时空主体地区的转换,呈现了较为复杂的活动特征。利用各次级块体沿主要活动断裂走向的时空投影图,研究了全时空域的青藏高原及内部次级块...
关键词:青藏高原 次级块体 时空投影图 强震活动特征 
全球强震活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581-587,共7页高雯琪 闫磊 王有学 熊彬 余松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4080)。
对1961—2021年间全球6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规律的研究发现,全球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强震活动周期大致为30 a。地震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平衡特征:空间上,全球6级以上地震在频次和震源深度上分别大致以大西洋洋中脊和赤道对称分布,深...
关键词:全球强震 时空分布 周期性 对称性 
泸定M_(S)6.8地震前后川滇强震活动幕式图像分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3年第S01期255-257,共3页朱航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
关键词:川滇地区 强震活动 活跃幕 泸定M_(S)6.8地震 
“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专辑征稿函
《地震科学进展》2023年第5期240-240,共1页《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 
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是调节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构造转换带,发育了非常复杂的活动断裂体系,是我国陆内强震活动最为频繁且遭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因此,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的最新地壳变形及其孕震特征,既有助于认...
关键词:地震灾害 地壳变形 强震活动 断裂体系 构造转换带 青藏高原东缘 征稿函 灾害风险 
日本与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相关性再讨论被引量:1
《华南地震》2022年第4期7-19,共13页郑建常 李冬梅 冀东普 戴宗辉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震可预测性国际合作项目(2018YFE0109700);中国局地震大形势跟踪工作及震情跟踪定向任务(2022010120)联合资助。
大量研究认为,日本地区强震活动与华北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通过梳理太平洋板块西北缘俯冲带的大震活动,在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重新对日本与华北地区强震活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终认为:日本地区...
关键词:历史地震 期幕活动 动力边界 相关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