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背后的抑压——浅谈《雪松》中的五意象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马巾晶 

机构地区:[1]延安大学文学院

出  处:《牡丹》2019年第2Z期59-61,共3页PEONY

摘  要:曹禺创作中的意象向来包含着丰富的含义,不同作品中的不同意象往往象征着作者最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作为曹禺人生中的最后一篇文章的《雪松》,其对于研究曹禺戏剧人生和人生戏剧具有重要的作用。纵观现代文学史,有这样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的人生就像一个戏剧舞台,他3岁即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从小内心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入读中国话剧运动的摇篮——南开中学时,他参加了南开新剧团,从而获得了极为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

关 键 词:现代话剧 曹禺戏剧 人生态度 孙悟空 爱丽儿 玻璃翠 艺术创作 戏剧文本 

分 类 号:I207.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