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美娟[1] 刘学伍[1] 周盛年[1] 迟兆富[1]
出 处:《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On Neurology & Neurosurgery)
摘 要:癫痫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癫痫患者600万,每年新发病患者65—70万,其中约75%通过常规一线抗癫痫药物可获得满意疗效。但约25%的病人发展为难治性癫痫,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大顽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其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研究癫痫的重要途径。目前人们正积极寻找新的抗癫痫药物(AEDs)。而在研究癫痫的过程中,癫痫动物模型的应用对于AEDs的发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动物模型的痫性发作与人类相似,且这种发作的发生、终止同这种模型相关,才能应用于证实新型药物的抗癫痫作用。目前仅通过较简单的筛选程序证实苯妥英钠(PHT)、卡马西平(CBZ)和丙戊酸钠(VPA)有效,而对于其抗癫痫机制究竟是影响了痫性发作的阈值或者是影响了其传播并不清楚。
关 键 词:抗癫痫药物 动物模型 苯妥英钠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药物筛选
分 类 号:R742.1[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5.23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