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DSA分型及其临床意义——附425例肺癌介入治疗回顾性总结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大劳[1] 姜镕[1] 田会铭[2]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景像学系,中国300203 [2]天津市环湖医院肿瘤介入科,中国300060

出  处:《华夏医药》2003年第3期1-6,共6页Hua-xia Medicine

摘  要:目的:研究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SSBADSA)的影象学一般表现及特点,将其分为三型:单病灶(Ⅰ)型;多病灶(Ⅱ)型及特殊(Ⅲ)型三个分型。临床研究证实SSBADSA分型在表达肺癌现阶段病情时较X线平片、CT、MRI灵敏度、精确度更高,能显示未构成立体结构的新软浸润灶、播散灶、或转移灶及其组织染色等更多有用的信息,对制订肺癌治疗方案、采取恰当的第一步治疗措施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采用股动脉插管做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对每次DSA录像及DSA照片进仔细研究,据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三型:并将该分型与肺癌的病理类型、介入治疗四周后肿瘤血管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发展倾向及预后与分型的关系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结果:Ⅰ型为单病灶,以血管团为主,占肺癌总数的40.32%,分三个亚型:Ⅰa型最适于早期手术或介入治疗。介入疗效显著。占14.66%;Ⅰb型占22.33%,宜先介入;Ⅰc型者较少,较适于手术切除。Ⅱ型者最多,占肺癌总数的59%,病灶数目多个,此型均宜先做介入治疗,不宜先手术。亦分为三个亚型;Ⅱa型占50.66%;Ⅱb型较少占3.69%;Ⅱc型占4.67%;Ⅲ型者甚少只有两例。研究分型与细胞病理类型的关系发现Ⅱa型中36.8%为腺癌;36.1%为小细胞癌;25.0%为鳞癌;1.9%为大细胞癌;且腺癌58.3%、鳞癌44.7%、小细胞癌48.2%、大细胞癌60%均表现为Ⅱa型;即多病灶Ⅱa型中多为难治、恶性度高、进展较快的病例、尤其是年轻患者应倍加关注。结论:肺癌支气管动脉DSA分型中,Ⅱ型者为最多,占59.0%,都应先做1-2次介入治疗后,再后手术切除或其它治疗,否则后患极大。也提示临床医师,可根据此分型所提供的精密信息和规律,制订、实施肺癌治疗的最佳方

关 键 词:肺癌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DSA分型 介入治疗 病理类型 

分 类 号:R734.2[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