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董胜翔[1] 陈士葆[2] 

机构地区:[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上海200127 [2]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科,上海200003

出  处:《世界感染杂志》2002年第1期5-8,共4页World Journal of Infection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建立氯胺T法标记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a测定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a受体表达方法后,我们研究了10例正常成人,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9例肝炎后肝硬化,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肿瘤坏死因子a受体的表达强度及其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浓度、ALT之间的关系。结果:40℃时,^125I肿瘤坏死因子a能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相应受体发生特异、可逆的结合;正常组Bmax=(2712±477)结合位点,细胞,Kd值=(13.24±3.56)×10^-10M;慢性活动性肝炎组Bmax=(3640±394)结合位点,细胞,Kd=(13.21±3.68)×10^-10M;肝炎后肝硬化组=(3928±418)结合位点,细胞,Kd值=(19.24±7.57)×10^-10M;原发性肝癌组Bmax=(5232±1344)结合位点,细胞,Kd值=(20.62±8.72)×10^-l0M;良性肝病组(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之间Bmax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良性肝病组与原发性肝癌病组之间Bmax差异非常明显(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强度与HBVDNA感染与否无关,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无关,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浓度与ALT活性呈高度正相关(r=0.56,P<0.01)。结论: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表达增强是其被激活并持续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标志。

关 键 词:慢性肝病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检测 原发性肝癌 

分 类 号:R575[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735.7[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