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M.Westerhaus M.Wyss R.Yilmaz J.Zschau 孙彦雪[2] 薛经[2] 冯录刚[2] 张跃刚 陈学忠
出 处:《世界地震译丛》2003年第4期6-22,共17页Translated World Seismology
摘 要:在30.1°E和30.8°E之间的北安纳托利亚断层系,从平直段到释放弯曲段,其b值从1.1上升到1.7。GPS资料对这个弯曲段的扩张特性给予了证实,观测到的扩张速率为0.3μ应变/a。在该区域断层面解从大量右旋走滑变为弯曲段中部的带法向分量的斜向滑动,这与拉张盆地构造相吻合。我们认为,由于切向和法向断层运动的叠加,地壳体高度破碎,相当于一个短的平均裂纹长度。由于现存裂纹上的低正应力,摩擦滑动被认为是地震活动产生的主要机制,引起b值升高。研究区中的最低b值(b~0.8)是在断层弯曲段和毗连段之间的交汇处发现的,这个地段恰好穿过1999年伊兹米特地震的震中。沿几何障碍体的地震活动数值模拟预示着,在这个交汇处有局部应力集中。因此,b值最低的场地被认为是大地震最容易发生的地方,这个结论被伊兹米特地震所证实,震中离预测位置约13km。在1992年年初,沿断层弯曲段的中部和西北部空间平均b值开始上升,并且对应一个强烈的水平拉张期。由于1992年没有记录到任何大地震,因此假定这种异常拉张和应力的相关变化是由无震断层滑动引起的。根据可使用的地震构造信息,计算出了因深处缓慢位错而造成的地表位移。GPS资料通过深度为10km、等效震级M_W=5.9的正断层震源而得到很好的解释。不同孕震深度的应力变化也计算了出来,基于的假设是偏应力和平均应力下降而库伦应力变化为正的地段最容易观测到b值上升,也就是说,断层已接近破裂。对于右旋走滑断层,满足这种应力条件的地点是b值上升最大的地方。伊兹米特地震的地表破裂仅同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的已知断层迹线有关。沿断层弯曲部分,地表破裂从地图上标示出的断层迹线脱离出来,贯穿推测的1992年慢地震引起的正库伦应力变化区域。最大地表滑动(5m)是在最大库伦应力变化(~3bar)场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