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江[1] 李琳[1] 宛新杉[1] 安林升[1] 张景六[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出 处:《中国科学(C辑)》2004年第1期14-22,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批准号:G1999011601)
摘 要:应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了有Ds因子插入的3000多株水稻转化群体,用Inverse PCR方法,从部分独立转化植株中分离了590条含Ds因子的T-DNA插入位点处的右侧旁邻水稻染色体序列.根据旁邻序列中T-DNA右边界与侧翼水稻序列之间的插入序列的特征可分成6个主要类别,其中类型Ⅰ是主要类型,为通常的T-DNA整合,即T-DNA右边界序列与水稻染色体序列相连,或者其间插入小于50 bp的序列片段;类型Ⅱ为T-DNA右边界旁先接T-DNA载体序列,再与水稻序列相接的重组类型.340个类型Ⅰ和Ⅱ的旁邻序列通过与已知的水稻染色体序列数据库一致性比较分析,确定了它们在水稻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构建了一个Ds因子在水稻12条染色体插入的框架结构.这340个有Ds因子插入的位点在整个染色体上平均相距0.8 Mb.分析在第1条染色体上T-DNA(Ds)插入情况显示有21%的频率插入到预测基因的外显子中.T-DNA(Ds)在染色体上分布位置的确定,使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Ds因子插入株作为起始株系,导入Ac转座酶基因后,使Ds发生转座,从而获得新的Ds插入突变株,为进一步利用Ds转座标签法分离水稻基因创造了条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