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业乐[1] 庄国顺[1,2] 袁蕙[1] 张兴赢[1] 郭敬华[1]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出 处:《科学通报》2004年第4期340-346,共7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摘 要:2002年3月北京发生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沙尘暴,总颗粒物浓度高达10.9mg·m^-3、高出国家颗粒物污染标准54倍.主要地壳源元素Ca,Al,Fe,Mg,Na,Ti等高达平日的30~58倍.污染元素Zn、Cu,Pb,As,Cd,S比平时高出几倍至近十倍.其中Pb,As,Cd,S在PM2.5中富集系数分别高达12.7,29.6,43.5,28.4,这些污染物部分来自于沙尘暴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矿物气溶胶与沿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气溶胶的混合.污染物增加的另一原因是沙尘暴入侵气团和北京当地污染气团之间的交汇叠加.沙尘暴中PM2.5细粒子占TSP的30%左右,污染物在PM2.5细粒子中的浓度占TsP总浓度的45%~69%.各种污染物在沙尘暴过后普遍增加,证明了沙尘暴带来的大量矿物气溶胶尤其是其中的细粒子有利于污染物的转化和积聚.在此次特大沙尘暴中再次检测出高浓度Fe(Ⅱ),为大气和海洋体系中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提供了新证据.污染物组分的成倍增加和Fe(Ⅱ)的增加,都说明了沙尘暴是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2002年 北京 沙尘暴 全球环境变化 来源分析 污染物 气溶胶
分 类 号:P445.4[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