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
出 处:《江苏医药》2003年第7期510-511,共2页Jiangsu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肝炎后肝硬化恶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 2 7例肝炎后肝硬化 (A组 )、9例肝细胞性肝癌癌组织 (B组 )、癌旁肝硬化组织 (C组 )和非癌旁肝硬化组织 (D组 )、5例肝良性肿瘤 (E组 )、6例酒精性肝硬化 (F组 )、4例其它型肝硬化 (G组 )、5例慢性肝炎 (H组 )和 12例正常人 (I组 )的肝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再用半定量法对其活性强度进行评价。并对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进行了临床随访 ,随访时间 1~ 3年。结果 端粒酶活性表达介于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之间 ,且与两者差异显著。 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患者随访发现癌变 ,而端粒酶阴性者中无癌变发现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肝炎后肝硬化向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 ,并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后达到最高 ;端粒酶活性可以作为一个预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癌变趋势的检测指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