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SAR图像和TM热红外图像定量反演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二维分布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彩英[1] 张仁华[1] 王劲峰[1] 孙晓敏[1] 朱治林[1]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  处:《中国科学(D辑)》2004年第4期385-393,共9页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  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CXIOG-E01-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0077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890330)共同资助

摘  要:在分析“陆地表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对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二维分布的科学需求后,确定以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的后向散射系数与地表的几何特征参数、介电常数等参数具有定量关系的SPM(Small Perturbation Model)模型为基础,提出了运用TM热红外图像和地面同步观测的微气象数据相结合的热惯量-土壤湿度反演模型,获取了试验区内土壤表层的湿度信息,通过与介电常数的链结,从SAR图像的后向散射的复合信息中解析出像元尺度的非体散射地表的几何特征信息;经过形态因子的转换,在SAR图像和TM图像空间尺度转换的基础上得出非植被区的等效几何粗糙度信息。再应用作物高度的光谱模型,计算出试验区的作物高度后,转换为等效几何粗糙度。采用分层镶嵌等图像处理方法,生成了试验区像元尺度的地表等效几何粗糙度的二维分布图。根据大气湍流理论和大气稳定度订正方法,对测量的大气温度剖面数据和风速剖面数据进行迭代运算,获取了试验区内裸土及小麦植被等类型地表风浪区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实测值。在分析风浪区等效几何粗糙度、动力因子、热力因子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共同作用后,建立了由地表等效几何粗糙度向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转换的尺度转换模型。运用实测值验证了这一系列模型最终反演结果。

关 键 词:SAR图像 TM热红外图像 空气动力学 几何粗糙度 SAR后向散射模型 水分反演模型 二维分布 地表通量 

分 类 号:O354[理学—流体力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