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通量

作品数:69被引量:56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耀明马伟强李英张仁华朱治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季风降雨前后深圳地区地表通量差异分析
《广东气象》2024年第4期1-5,共5页卢超 高瑞泉 谭明艳 杨红龙 吴启星 
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RMC2021M18)。
为进一步认识夏季西南季风对深圳地区地表通量的影响,采用深圳气象梯度塔的辐射和涡动协方差系统观测资料,研究该地区季风强降水过程中地表通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季风降水期间和降水后,深圳地区近地面太阳辐射明显减弱,同时反照...
关键词:天气学 地表通量 西南季风 地气交换 涡相关系统 气象梯度塔 深圳 
基于FLUXNET站点数据的中纬度森林对地表通量的影响
《气候与环境研究》2024年第2期155-166,共12页崔亚朱 华文剑 葛骏 刘殊瑜 陈虹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16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5022。
利用最新FLUXNET数据集,采用森林站和非森林站(开阔地)的对比分析用以表征毁林的作用,探讨中纬度地区毁林对地表通量和波文比的季节和日内影响。结果表明,毁林使得地表通量和波文比降低,其中以感热通量的减少为主。通过对比不同森林类...
关键词:毁林 森林类型 地表通量 波文比 
基于最大熵增模型对京津冀地表通量的估算与评估被引量:2
《气象学报》2023年第3期492-505,共14页张瑞 王迎春 张亦洲 赵平 苗世光 李娜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201100008220002);青年北京学者计划项目(2018-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5088);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IUMKY202210)。
利用观测数据和最大熵增(Maximum Entropy Production,MEP)模型,估算了京津冀地区小汤山、顺义和武清3个站的地表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模型的输入量为地表净辐射、地表温度以及地表比湿,其中地表温度和地表比湿分别通过地表向上、向下...
关键词:最大熵增模型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涡动相关 
地表通量均衡法对中国陆面蒸散发估算的适用性评价被引量:1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2022年第6期1084-1096,共13页余晓雨 涂晨雨 韦家兴 朱文彬 官云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032);青海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0-ZJ-715);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项目(2020056)。
为验证和评估地表通量均衡法(surface flux equilibrium,SFE)在大尺度上的估算精度,基于SFE方法估算中国区域2001—2015年日尺度陆面蒸散发量,并开展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站点尺度上,SFE估算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方根误差为...
关键词:蒸散发 中国 时空变化 地表通量均衡法 蒸散发产品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特征被引量:2
《气象与减灾研究》2022年第3期207-215,共9页罗琪 张廷龙 李振朝 李照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501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项目(编号:2017CXTD014).
利用黄河源区玛曲观测站2016年涡动相关系统和微气象梯度塔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寒草地-大气间水热交换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夜间地表各通量值很小,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为负值,潜热通量的值较小但始终为正。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和地表加热作...
关键词:高寒草地 水热交换 地表通量 环境因子 影响 
地表热力非均匀性对近地层相似理论适用性影响的大涡模拟被引量:1
《气候与环境研究》2022年第4期480-494,共15页黄慧珊 刘少锋 刘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512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4300;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1009。
利用非均匀地表加热的大涡模拟试验,研究了不稳定条件下地表热力非均匀性对近地层相似理论适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边界层的平均廓线基本不受地表热力非均匀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较大尺度的地表非均匀加热可以激发出有组织的大尺...
关键词:地表非均匀性 相似理论 通量—梯度关系 大涡模拟 地表通量参数化 
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下垫面地表通量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177-189,共13页王灵芝 李茂善 吕钊 伏薇 舒磊 阴蜀城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5106);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项目(KYTZ201721)。
利用藏东南峡谷地区排龙站、丹卡站、卡布站、墨脱站四个站点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的涡动协方差仪观测资料,分析藏东南峡谷地区不同位置入口、中段和末端地表通量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局地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表通量月平均日变化特征...
关键词:藏东南峡谷地区 热通量 土壤热通量 能量闭合率 降水 
Sentinel-3卫星双角度热红外数据的流域尺度地表蒸散发估算与验证被引量:2
《遥感学报》2021年第8期1683-1699,共17页薛可嘉 何苗 卞尊健 宋立生 徐艳豪 蒋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207129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2110635053)。
双层能量平衡模型TSEB(Two Source Energy Balance)常用于地表蒸散发的估算研究,对于干旱半干旱流域的水资源调控以及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流域尺度上分别利用Sentinel-3双角度观测热红外和近红外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LST(Land ...
关键词:陆表温度(TSEB-PT) 组分温度(TSEB-2T) 地表通量 真实性检验 
基于实测土壤属性CLM4.5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模拟性能的评估被引量:11
《高原气象》2020年第6期1295-1308,共14页苏有琦 张宇 宋敏红 王少影 尚伦宇 周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537106,9173730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702)。
为了改进陆面过程模式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下垫面的模拟能力,选取玛曲站、阿柔站、那曲站3个典型高原高寒草甸观测站6-9月的观测资料,特别是实测土壤属性数据,并将实测土壤属性数据代入陆面过程模式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进行单...
关键词:陆面过程模式 高寒草甸 土壤温湿度 辐射通量 地表通量 
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综合观测研究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被引量: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3期378-387,共10页金钊 王云强 高光耀 强小科 蔡秋芳 刘禹 孙有斌 吕一河 傅伯杰 安芷生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立足黄土高原,面向黄河中游,开展季风区地球关键带和地表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数据积累,在科学上为世界地球关键带科学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
关键词:黄土沉积 气候环境演变 生态过程 水土过程 人地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 咨询建议 综合观测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