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市民”道德教育的薄弱点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袁学涌[1] 

机构地区:[1]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出  处:《青年学研究》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摘  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农民转变为市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很长时期内,这些人只能被冠之为“准市民”。现在,很多地方只注重经济等“硬件”的发展而忽视一些配套的“软件”建设,这使得“准市民”的道德状况呈现一种二难困境:他们既带有农民的色彩又在艰难地适应市民的道德准则。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特殊人群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道德状态”,如,知行脱节,道德失范,道德评价不公正,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着“准市民”的道德素质。

关 键 词:道德教育 道德评价体系 准市民 城镇化 社会价值环境 道德舆论监督 

分 类 号:D64[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