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51033)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季玢韩廷俊更多>>
相关机构:常熟理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郑州师范教育》《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长篇小说超然办报风格爱情芳菲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重建疼痛美学——以《迷镜之旅或女色芳菲》为中心的精神考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年第3期27-32,共6页季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研究"(11YJC751033);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项目(苏教师[2014]23号)
遗失疼痛意识是当下中国诸多作家的精神特征。这意味着作家本身应该具备的"爱""梦想"和"反思"等能力向度和精神质素的严重缺失。长篇小说《迷镜之旅或女色芳菲》则试图通过一场剔骨见髓式的寻觅疼痛之旅,重建疼痛美学。宗教充盈着疼痛,...
关键词:疼痛  《迷镜之旅或女色芳菲》 
“树背后拖出的长长的阴影”——论乔叶的长篇小说《认罪书》
《郑州师范教育》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季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研究"(11YJC751033);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项目
新时期以来作家对"文革"的书写呈现出代际差异的典型特征。作为"文革"的想象者,1970年代出生的乔叶创作了长篇小说《认罪书》,对幽暗微闭的"文革"历史进行深刻的反省,挖掘出所谓"平庸人"灵魂深处的种种罪性,蕴藏着作者对于终极价值的思...
关键词:乔叶 《认罪书》 “文革” 罪性 
从《饭后钟》看吴双热的办报风格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87-93,共7页韩廷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研究"(11YJC751033)相关研究成果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报人,吴双热一贯坚守超然诙谐的办报风格,其于1921年创办的《饭后钟》典型地体现了这种风格。吴双热超然诙谐的办报风格主要通过报晓警世的办报宗旨、大气超然的史识品质、涉笔成趣的新闻谐著、化庄为谐的报载小说以及...
关键词:吴双热 《饭后钟》 超然诙谐 
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基督教文学的自然书写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42-46,共5页季玢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研究"(11YJC751033)
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里,伴随着都市文明缺点的日益显豁,自然与人性受到严重异化,人的完整性被无情割裂,回归自然乐园与回归本真人性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试图通过对自然的神性解释,从神意之美中寻觅...
关键词:自然 神性书写 基督教文化精神 
对话·信仰·爱情——解读范稳的长篇小说《大地雅歌》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69-73,共5页季玢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研究"(11YJC751033)
范稳的《大地雅歌》在宗教和现实交错、民族混居与多种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氛围里,呈现了一个活佛和传教士的生死对话、一位藏族台湾老兵隔海西望的爱情,以及一段信仰拯救爱情、爱情改变命运的传奇,并借此探讨当代知识分子如何通过深...
关键词:《大地雅歌》 对话 信仰 爱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