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575)

作品数:4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晗侯甬坚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史》《地理研究》《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更多>>
相关主题:清至民国土壤侵蚀耕作清代侵蚀环境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清至民国时期洛川塬为例被引量:5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第1期119-131,共13页王晗 
第4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清至民国蒙陕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研究”(20080440575)
依据史料和已有研究成果探讨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洛川塬土地利用的演变,即1644~1949年土地垦殖由初步恢复到垦殖力度增强、垦殖范围扩大,再至战乱、自然灾害后期的重建以及民国时期土地垦殖发展,进而从自然条件、人口压力、...
关键词:土地垦殖 生态退化 洛川塬 
清代绥德直隶州土地垦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被引量:6
《中国农史》2010年第2期22-31,9,共11页王晗 
第4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清至民国蒙陕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研究"(2008044057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ZH235)资助成果
通过耕作区域选择和垦殖重审清代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垦殖及其对侵蚀环境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研究工作表明,研究区在清代呈现为一个由土地垦殖的初步恢复到土地垦殖度的增强、垦殖范围的扩大,再至战乱、自然灾害后期的重建以及民国时...
关键词:耕作区 土地垦殖 侵蚀环境 技术选择 
清至民国洛川塬土地利用演变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5
《地理研究》2010年第1期163-172,共10页王晗 侯甬坚 
第4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0440575);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西北地区人文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依据史料和已有研究,恢复了洛川塬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表明,清至民国时期是一个由土地垦殖的初步恢复到土地垦殖力度的增强、垦殖范围的扩大,再至战乱、自然灾害后期的重建以及民国时期土地垦殖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 人为加速侵蚀 洛川塬 
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地垦殖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清至民国宜川县为例被引量:1
《历史地理》2008年第1期269-284,共16页王晗 
第4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清至民国蒙陕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研究”(20080440575)资助成果
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一种地貌类型,也可视为由黄土高原沟壑区向丘陵沟壑区的一种过渡地貌类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宜川县所在区域内塬面微倾,向云岩河和仕望河呈梯状下降,沟壑切割强烈,塬面支离破碎;西南黄土梁...
关键词:黄土塬 土壤侵蚀 宜川县 丘陵沟壑区 县川河 现代侵蚀 地貌类型 仕望河 云岩 现代地理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