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2011D005002000004)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北方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求是学刊》《理论学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运城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文学伦理学批评初唐个性张扬文质文学伦理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王通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求是学刊》2014年第4期138-144,共7页李海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河汾王氏和陕郡上官氏与初唐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0CZW023;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宫廷文学与国家兴衰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11D005002000004
王通践行"以行观文"的伦理学批评方法,提出了"文必贯道"的伦理学批评命题,极为重视作家的道德品行和作品的伦理价值。虽然此种批评方法有忽视文学的审美价值之嫌,但却是对儒家伦理学批评传统的继承,也具有重要的当下性意义。王通的这种...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 王通 以行观文 文必贯道 
初唐史家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理论学刊》2014年第3期112-117,128,共6页李海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汾王氏和陕郡上官氏与初唐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0CZW023);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汉-唐宫廷文学研究"(项目编号:PHR201108058);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宫廷文学与国家兴衰关系研究--以南朝;隋唐为中心"(项目编号:2011D005002000004)的阶段性成果
与艺术批评相对应,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对文学创作进行伦理和道德的考察,对文学所描写种种善恶现象和思想旨趣进行历史的阐释,并以特定的价值观为准绳作出现实的评判。初唐史家在江左余习甚浓的时代,从作品、作家、社会风俗、道德旨向等层...
关键词:初唐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文学功能 道德目的 文质斌斌 
王勃骈文探析
《运城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35-37,共3页李海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ZW023);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PHR201108058);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2011D005002000004)
王勃的骈文在形式上注重对仗和声律,达到了形式美的高峰。同时,基于对文章之道的认识以及对于前朝诗文遗雅背训的批判,王勃在自己的文章中注入了昂扬的风骨精神及壮大的情感力量,从而超越了南朝的浮靡文风,并能对当世的文学现象如"上官...
关键词:骈文 王勃 巅峰 
王勃与魏晋风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89-92,共4页李海燕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ZW023);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PHR201108058);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个人项目(2011D005002000004)
魏晋风度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和人格理想,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初唐作家王勃对魏晋风度多有继承,主要表现在:当仁不让的潇洒气度,对自我的标榜及个性的体认,和上书干进,指摘时政等方面。王勃把魏晋风度中那种强烈的叛逆精神演...
关键词:魏晋风度 王勃 自我价值 个性张扬 
王勃及其送别诗探析
《运城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6-8,共3页李海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51002);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2011D005002000004)
王勃短暂的一生颇多漂泊、游历,故而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其送别诗往往情深意长,境界开阔,超越了宫廷文学的狭隘与刻板,在题材的开拓及感情的抒发等方面,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王勃 游历 送别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