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DZH232)

作品数:19被引量:525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曾菊新李伯华刘传明乔花芳张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经贸(下旬)》《地域研究与开发》《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乡村人居环境江汉平原主体功能区划农户乡村旅游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湖北省城乡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与成因及对策建议被引量:2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第2期144-148,共5页曾菊新 史瑞芳 木合搭尔.阿布都热西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空间结构与村镇布局问题研究”(编号:05JDZH232)
以1980-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农业与非农业生产率二元差异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城乡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发展差距呈现波动性特征,且近年来有不断扩大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城乡分割的二元...
关键词:湖北省 城乡发展差异 时空特征 成因 
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被引量:14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第3期101-105,共5页乔花芳 曾菊新 李伯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DZH232)
传统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要经历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工业化初期、工业化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通过回顾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石榴红村村镇空间结构在21世纪初期的演变,发现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石榴红村在居住空...
关键词:乡村旅游 村镇空间结构 石榴红村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被引量:33
《生态经济》2010年第2期82-86,97,共6页邓明艳 曾菊新 余斌 李伯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DZH232)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
关键词:乡村旅游 乡村景观 景观变迁 景观优化 
武汉市新洲区农户消费活动的空间特征研究被引量:5
《人文地理》2010年第1期89-93,共5页李伯华 李星明 曾菊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DZH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50);湖南省人文地理学重点建设学科项目;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项目;衡阳师范学院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
农户消费活动空间是乡村空间结构的一种表现和组成部分,在受到乡村已有的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结构影响的同时,也不断塑造并形成新的乡村空间结构。在对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户消费行为的一般...
关键词:农户消费活动 空间结构 农户属性 武汉市 
基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被引量:64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第5期84-88,共5页李伯华 曾菊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DZH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50;40771050);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委托项目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问题与发展趋势,如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恶化等。该文从农户空间行为变迁的角度建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户空间行为从传统到现代演化的过程和原因...
关键词:农户 空间行为变迁 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石首市久合垸乡为例被引量:112
《人文地理》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李伯华 刘传明 曾菊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DZH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50)
根据乡村的地域特征,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模糊判断矩阵,通过偏差矩阵,调整模糊判断矩阵,并检验矩阵的一致性,得出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居民的自...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 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 优化策略 
区域空间供需模型与空间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基础被引量:8
《经济地理》2009年第1期26-30,共5页刘传明 曾菊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71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编号:05JDZH232)联合资助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重要战略之一,并将对我国空间结构产生长期影响,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支撑。在划分空间类型和界定空间结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空间需求多样性的概念,并探讨空间需求的动态演变规律。文章构建了空间供需模...
关键词:空间结构 空间稀缺性 空间需求多样性 空间供需模型 功能区建设 
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微观机制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被引量:20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第5期30-35,共6页李伯华 曾菊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DZH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1050)
利用2006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乡镇11个村326户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分析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动力机制,认为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驱动力是压力和引力2种力量共同作用的,并利用调研数据和消费理论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根据农户...
关键词:农户 居住空间 城市化 微观机制 武汉市 
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67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第5期70-74,共5页李伯华 曾菊新 胡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5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DZH232)
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可分解为人文环境、地域空间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三者之间遵循一定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乡村人居环境的内容。国外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经历了乡村地理、乡村发展和乡村转型3个阶段,研究趋势也由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发展。...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聚落 乡村环境 乡村文化转型 
基于农户视角的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以石首市个案为例被引量:24
《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3期20-28,共9页李伯华 刘传明 曾菊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结构与村镇布局研究”(05JDZH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汉平原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40671050)的支持
本文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湖北省石首市农户对获得安全饮水的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农村饮水安全的支付意愿较高,71.5%的农户表示愿意支付,平均支付金额为121.9...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 支付意愿 条件价值评估法 LOGISTIC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