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4021)

作品数:99被引量:1170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彭建兵黄强兵张勤范文门玉明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中国地震局国土资源部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岩土工程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铁道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地裂缝隧道工程地铁隧道模型试验地面沉降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差地震定位法误差定量分析被引量:1
《地震研究》2013年第2期178-184,263,共7页赵云峰 王卫东 祝意青 刘芳 卞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4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083)联合资助
利用双层地壳模型,在下地壳中构造若干地震事件构成事件簇,分别在真实震源位置中添加不同程度的噪声后作为初始震源位置进行重定位,重定位中分别使用均匀分布和仅分布于事件簇一侧的台站,分析了初始震源位置和台站分布情况对双差重定位...
关键词:双差重定位 误差分析 初始震源 台站分布 震源对 
黄土高原及邻区地壳P波速度结构
《地震学报》2013年第3期315-327,450,共13页方炜 白超英 彭建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4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774020)共同资助
利用地震波走时联合反演算法(改进型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三维弯曲地震射线追踪正演,以及共轭梯度法求解带约束的阻尼最小二乘问题进行反演,同时更新速度模型和地震震中位置,结合地方震和区域地震走时资料得到了黄土高原(含汾渭断陷盆地)...
关键词:三维地震联合反演 地壳P波速度结构 黄土高原 汾渭断陷盆地 
Hilbert-Huang变换与宽频带爆破信号的时频分析被引量:1
《地震研究》2013年第1期103-107,142,共5页王卫东 郑怡 张永志 赵云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4021)资助
利用小波变换、S变换、Wigner-ville分布(WVD)和Hilbert-Huang变换(HHT)对模拟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并比较,结果表明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HHT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较为准确地提取信号的时变特征。利用HHT对实际记录的宽频带爆破振动信号进行了...
关键词:爆破信号 HILBERT-HUANG变换 时频分析 
基于D-InSAR的矿区沉降监测被引量:3
《山西建筑》2012年第22期73-75,共3页洪卓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40534021;40672173);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项目编号:1212010440410)
在简单介绍D-InSAR形变监测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差分干涉结果精度的误差源,并给出了可能的消除办法。最后以陕北神木县大柳塔矿区为例,利用D-InSAR技术获取了该矿区的地表沉降,结果表明,D-InSAR技术可以有效地提供矿区沉降的最新信...
关键词:D-INSAR 煤矿 沉降监测 误差消除 
渭河盆地及邻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46
《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第9期2939-2947,共9页任隽 彭建兵 王夫运 刘晨 冯希杰 戴王强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投资"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项目(20041138);陕西省地震局基金项目(20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34021)共同资助
利用穿越区域南段为秦岭褶皱带山区,中段为渭河断陷盆地,北段为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所获得的资料对该区地壳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壳呈明显的分层、分区结构;上下地壳的分界是由壳内反射波较为连续可靠...
关键词:渭河断陷带 地壳结构 秦岭褶皱系 鄂尔多斯地台 
晋中盆地构造变形与地裂缝活动GPS监测分析被引量:5
《上海国土资源》2012年第3期16-20,共5页瞿伟 张勤 王庆良 王利 张双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4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2081;40802075);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1212010914015)
基于"数字地震网络工程"2007~2010年GPS监测数据,获取了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并进一步利用椭球面块体应变模型研究了晋中盆地现今地壳应变场特征,据此分析了其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盆地内地质灾害多发的成因。研究结...
关键词:晋中盆地 地壳构造应变场 地震 地裂缝 GPS形变监测 
非饱和黄土微观结构与黄土滑坡被引量:6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年第4期509-513,共5页唐东旗 彭建兵 黄强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4021);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Q20092502)资助
原状黄土属于非饱和黄土,对非饱和黄土的微观结构研究对于研究黄土地区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区黄土的SEM图像的微观结构分析和利用Janbu法对典型黄土滑坡进行边坡稳定性的计算分析,认为该地区黄土的内部微观结构以架空结...
关键词:非饱和黄土 微观结构 边坡稳定性 黄土滑坡 Janbu法 
两种不同地基的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建筑科学》2012年第S1期128-132,共5页何停印 闫芙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34021)
为了研究条形基础地基的剪切破坏形式和承载机理,在相似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并完成了两组不同模型试验,模拟了砂土和粉质粘土两种不同地基受荷后产生变形,扩展直到破坏的全过程;测量并分析了地基中不同点处的土压力大小和分布规律,观测了...
关键词:相似理论 条形基础 模型实验 粘性土地基 破坏模式 
利用GPS观测资料分析山西地堑系现今地壳构造活动特征被引量:5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第2期195-198,246,共5页瞿伟 张勤 王庆良 李振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534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02081,40802075);国土资源大调查资助项目(1212010914015)
基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7年的GPS复测资料,建立起整体无净旋转基准,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内部地壳运动的细节特征,并利用图形单元法分析了其应变场的分布特征,深入剖析了地壳变形的动力学机制,得出山西地堑系现今构造应变场以NW...
关键词:山西地堑 GPS 应变特征 动力学机制 构造事件 
汶川地震中小鱼洞大桥的变形破坏特征与机理被引量:2
《灾害学》2011年第4期19-23,共5页苏生瑞 李松 郝莉莉 梅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3402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0914025)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汶川地震中小鱼洞大桥的变形破坏现象,总结了变形破坏的特点,分析了发生变形破坏的机理。小鱼洞大桥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形破坏现象,包括梁体塌落,引线段断裂、形成断坎,边坡坍塌,路面纵向拉裂,盖...
关键词:小鱼洞大桥 汶川地震 变形破坏 机理 小鱼洞断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