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SC06B56)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梁昱庆周建胜徐涛唐伟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民论坛(中旬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更多>>
相关主题:政治文明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民主政治政治实践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江泽民政治文明思想的特点与贡献被引量:1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年第6期90-91,共2页周建胜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C06B56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新发展。其主要特点为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系统完善相结合、比较与借鉴相结合。贡献体现在: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确立了依...
关键词:江泽民 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 特点 贡献 
论毛泽东的民主政治思想与实践被引量: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4,共4页梁昱庆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研究"(项目批准号"SC06B56)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的民主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是毛泽东追求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理想。毛泽东以其为理论指导,进行了国民参政会、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创立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等一系列政治实践,对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
关键词:毛泽东 民主政治思想 政治实践 
中共十六大以来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发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1-4,29,共5页梁昱庆 徐涛 唐伟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研究"(项目批准号"SC06B5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共第十六大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取得了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开创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政治保证。这批政治文明...
关键词:十六大以来 政治文明 创新发展 
试论毛泽东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环境观被引量:1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梁昱庆 周建胜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研究"(SC06B56)研究成果之一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稳定和政治环境的观点,并据此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政治成果,也留下了诸多深刻的经验教训。本文拟在梳理毛泽东关于我国政治稳定和政治环境观的主要内...
关键词:毛泽东 政治稳定 政治环境 政治文明 
毛泽东对新中国制度设计的创新和贡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1-5,共5页梁昱庆 周建胜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贡献研究”(项目批准号:SC06B56)的研究成果之一.
毛泽东在其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针对新中国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观点和原则,据此创立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本文拟在梳理毛泽东对新中国制度设计的主要内...
关键词:毛泽东 人民民主专政 制度设计 制度创新 政治文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