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6JSCZX001)

作品数:3被引量:4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道德与文明》《唯实》《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伦理反思网络红人伦理主体网络伦理问题网络虚拟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从主体看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及对策被引量:1
《唯实》2009年第3期31-34,共4页赵华 
200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JSCZX001)"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在对网络这一新媒介的研究中,主体问题已被越来越多地关注。网络主体与现实主体有诸多的不同,这些不同导致一系列伦理问题的产生,因此,采取可能的对策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以促使人们认真反思科技所带来的新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伦理主体 网络荣辱观 网络责任 
“网络荣辱观”的形成何以可能被引量:1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期28-31,共4页赵华 
200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06JSCZX001)阶段性成果
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伦理的建设往往只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而很难深入到现实操作层面。其实,任何伦理道德的建设,荣辱观的形成都是前提和必要条件,网络也同样如此,因此强调"网络荣辱观",对网络伦理的建设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网络...
关键词:网络荣辱观 网络虚拟 普世伦理 
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被引量:39
《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5期92-95,共4页赵华 
2006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JSCZX001);南京大学"985"二期项目"媒介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从木子美现身网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红开始,"网络红人"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对象。"网络红人"的出现,既有客观的主体虚拟的原因,也有主体自身的角色变换及相关主体的评价失衡原因,因而"网络红人"的形成实际上是网络社会发展...
关键词:网络红人 主体虚拟 伦理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