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HB07BWX002)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孙秀昌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孔子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战线》更多>>
相关主题:孔子义利之辨发微崇高道德境界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孔子“义利之辨”发微被引量:4
《孔子研究》2016年第1期73-82,共10页孙秀昌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仁’与‘美’:开启仁境的孔子美学"(项目编号:HB07BWX002);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义利之辨"是内在于孔子思想中的根本话题之一,它所关涉的乃是人在"依于仁"而行道的过程中如何衡估与裁断"利"的问题。具体说来,由孔子所开启的"义利之辨"是从以下两个层面展开的:一个是对人在"富"与"贫"、"贵"与"贱"之间进行取舍而作的...
关键词:孔子     
两周时代“命”意识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悲”意识的影响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4期150-155,共6页孙秀昌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07BWX002);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W2006B03)
两周时代由孔子奠定的"正命"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人文趣向,也直接构塑了中国"悲"意识的特殊表现形态,即由"冤"而生"怨",由"怨"而到"圆"。其中,"冤"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命"意识,"怨"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悲"意识,"圆"体现的是中国人...
关键词:两周时代  正命   
孔子时代“道”对“命”的超越与“崇高”意识的诞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80-85,共6页孙秀昌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仁’与‘美’:开启仁境的孔子美学"(HB07BWX002);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仁’与‘美’:开启仁境的孔子美学"(W2006B03)
中国先秦时期已出现"崇高"一词,开始时只是用来指称某物形体的高大。孔子赋予"人"以"仁"的价值导向,并诲示以"为仁"而祈"圣"的"成仁"之道。人在"为仁"而祈"圣"的践履中不断地超越"命",从而成为"天地之性最贵"的"大人"。自觉践履"成仁"...
关键词:孔子 崇高 命与道 成仁 道德境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