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BZS011)

作品数:7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芙君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东北史地》更多>>
相关主题:清末民初行政体制开埠清末民初时期社会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初社会救助的现代性因素——以奉天为例
《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142-148,共7页刘芙君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前中期奉天社会文化变迁研究"(L12BZS011)
清末民初时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时期,此时的社会救助工作也出现了现代性因素。当时社会救助有所发展是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影响加大,自然灾害频发,人类自身活动也使兵燹、疾疫、匪患增多,这些原因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必须加快发展速...
关键词:社会救助 教养并重 管理机制 早期现代化 
清末民初时期的奉天社会——以全球化进程为视角被引量: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284-288,共5页刘芙君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BZS011)
清末民初时期奉天地区随着营口的开埠被迫卷入全球化的进程,首当其冲的是经济的全球化。中外移民的大量涌入,促进了劳务的增加,生产技术逐渐采用机器生产,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发展更体现出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本流动的规模化...
关键词:清末民初 开埠 奉天 全球化 变迁 
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以清末民初奉天为中心
《沧桑》2014年第6期109-112,共4页刘芙君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前中期奉天社会文化变迁研究"(项目编号:L12BZS011)
清末民初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开始出现,直到民国时期完成了留学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系统化与规模化。奉天新式学校教育对社会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式课程设置有助于培养具有近...
关键词:新式学校教育 清末民初 奉天 
20世纪初奉天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及影响
《东北史地》2014年第5期52-56,共5页刘芙君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12BZS011)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一个新旧转型变化剧烈的时期,与传统旧式文人不同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在奉天逐渐形成,其主要来源除了清廷通过新式教育培养的人才外,还有殖民者专为中国人开设的学校以及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对奉天的发展产...
关键词:20世纪初 奉天 新式知识分子 影响 
清末民初奉天移民大增的原因及观念变迁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49-52,共4页刘芙君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前中期奉天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2BZS011)
清末民初奉天移民大增,是近代东三省移民高潮的开端。清代实行封禁政策时期,向奉天私自移民的现象也没有停止,而且为了维护社会统治的稳定,清政府逐渐将其合法化。营口开埠后,出于移民实边的考虑,政府也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再加上关内...
关键词:清末民初 奉天 移民 推拉理论 
20世纪初期奉天行政体制变迁原因探析——以现代化理论为视角被引量: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301-304,共4页刘芙君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BZS011)
奉天由于其独特的地缘关系以及不同于关内的行政管理体制而成为清末行政体制改革的先行试点地区。从现代化理论视角来分析20世纪初期奉天行政体制变迁的原因主要在于:奉天地区主权的逐渐被蚕食,迫使清政府力图通过行政改革,希望加强在...
关键词:20世纪初期 奉天 行政体制 变迁原因 现代化 
现代化视域下的清末民初奉天社会生活变迁
《理论界》2013年第7期118-119,92,共3页刘芙君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前中期奉天社会文化变迁研究"(L12BZS011)的成果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中国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在被已经步入现代化阶段的国家侵略时,客观上一定要面对如影随形的各种影响。早期现代化阶段奉天地区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物质...
关键词:清末民初 社会生活 变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